当前位置: 首页 > 古诗 > 赠项斯

赠项斯

朝代:唐代    作者:杨敬之

发布时间:2017-03-23 20:46:19

几度见诗诗总好,及观标格过于诗。
平生不解藏人善,到处逢人说项斯。

参考翻译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每当看到项斯的诗都会有赏心悦目的感觉,他的诗总是写得那么好。项斯令人赞颂不仅仅是由于他的诗写得好,更主要的是在于他美好的品行和气节。
我这个人平生不愿意隐瞒别人的优点,不管在哪里,总喜欢和人谈论项斯,称赞他的美好品德及其脍炙人口的诗文。

注释
⑴项斯:《唐诗纪事》载:“斯,字子迁,江东人。始,未为闻人。……谒杨敬之,杨苦爱之,赠诗云云。未几,诗达长安,明年擢上第。”《全唐诗》收项斯诗一卷。
⑵度:次。
⑶标格:风采,指一个人的言语、行动和气度等几方面的综合表现。
⑷不解:不会。善:优点,这里指品质、言行、文学方面。

点击查看详情

参考赏析

鉴赏

  杨敬之的诗,《全唐诗》仅存二首,其中这一首极为后世传诵,并且因为众口争传,逐渐形成人们常用的“说项”这个典故。

  关于项斯,《唐诗纪事》载:“斯,字子迁,江东人。始,未为闻人。……谒杨敬之,杨苦爱之,赠诗云云。未几,诗达长安,明年擢上第。”《全唐诗》收项斯诗一卷,此外也未见有何突出成就,只是因为杨敬之的这首诗,他才为后人所知。

  杨敬之在当时是一个有地位的人,而这首诗却真心实意地推荐了一个“未为闻人”的才识之士。他虚怀若谷,善于发掘人才;得知之后,既“不藏人善”,且又“到处”“逢人”为之揄扬,完满地表现出了一种高尚的品德。

  首句“几度见诗诗总好”,是衬垫之笔,也点出作者之知道项斯,是从得见其诗开始的;赏识项斯,又是从觉得其诗之好开始的。次句进一步写见到了本人以后,惊叹他“标格过于诗”,心中更为悦服。对项斯标格之好,诗不直写,却先提一句“诗好”,然后说“标格过于诗”,则其标格之好自不待言。“标格”包括外美与内美,即仪容气度、才能品德的统一。品评人应重在才德,古今皆然。下文便写到诗人对于项斯的美好标格,由内心的诚意赞赏发展到行动上的乐意揄扬。

  “平生不解藏人善”,这句话很占身分。世间自有见人之善而不以为善的,也有见人之善而匿之于心,缄口不言,唯恐己名为其所掩的;诗人于此则都“不解”,即不会那样做,其胸襟度量之超出常人可见。他不只“不解”,而且是“平生不解”,直以高屋建瓴之势,震动世间一切持枉道、怀忌心的小人。诗人对于“扬人之善”,只是怎么想便怎么做,不曾丝毫顾虑到因此会被人讥为“互相标榜”;怎么做便又怎么说,也不曾丝毫顾虑到因此会被人讥为“自我标榜”。其古道热肠,令人钦敬。做了好事,由他自己说出,更见得直率可爱。本来奖掖后进,揄扬人善,一向传为美谈,诗人自为之而自道之,也有自作表率、劝导世人之意。

 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,所表现的感情高尚美好。正因为这种难得的、可贵的诗情,它才能广泛流传,成为赠友诗中的上品。

点击查看详情

作者介绍

杨敬之    杨敬之(约公元八二o年前后在世),字茂孝,祖籍虢州弘农(今河南灵宝)人,安史之乱中移家吴(今苏州)。唐代文学家杨凌之子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唐宪宗元和末前后在世。宪宗元和二年(807)登进士第,平判入等,迁右卫胄曹参军。元和十年在吉州司户任,累迁屯田、户部郎中。唐文宗大和九年(835),坐李宗闵党,贬连州刺史。文宗尚儒术,以敬之代郑覃为国子祭酒。未几,兼太常少卿。是日,二子戎、戴登科,时号“杨家三喜”。尝为《华山赋》以示韩愈,愈称许之,一时传布士林。李德裕对之尤为咨赏。爱赏文人,每每得其诗文,孜孜玩讽。雅爱项斯为诗,所至称之,斯由是擢上第。官至工部尚书兼祭酒,卒。敬之以文学名播当时,好与士类交接,韩愈、刘禹锡、柳宗元等比之为当代贾、马。李贺、项斯、濮阳愿皆为其忘年之交。敬之诗以赠项斯一诗著名。《赠项斯》诗以热情推奖后辈而名传至今(具见阿袁《唐诗故事. 逢人说项善何多》)。“到处逢人说项斯”,也是写实。所作《华山赋》最为驰名,尤为韩愈、李德裕所赏。《全唐诗》存录其诗二首、断句四。《全唐诗外编》及《全唐诗续拾》补其诗七首、断句六。

备案号:闽ICP备2021007274号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