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典籍 > 百战奇略 > 变战 > 变战解析

解析

  本篇以《变战》为题,旨在阐述因变制敌、灵活用兵的作战指导原则问题。它认为,指导作战的法则,最重要的是能够适应变化的情况而克敌制胜。

  用兵作战,必须先明敌情而后行动。敌情无变时,要等待其变化;敌情已变时,则须根据新情况采取新的相应对策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,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在不停顿的发展变化之中,而作为事物发展的特殊形式的人类战争,也不例外,它既没有一成不变的情况状态,也没有固定刻板的发展模式。

  在复杂多变的战争中,交战双方的任何一方,要想保存自己、消灭敌人,只有依据客观实际,适应敌情变化,不同情况采取不同作战原则和战法,才能达成此一“存己灭敌”之战略目的。

  本篇正是基于此种认识,及以《变战》为题揭示了“兵家之法,要在应变”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原则。可以认为,这是贯穿《百战奇略》全书的重要思想精华。

  五代初期,后梁与晋(后唐前身)争夺魏州之战,梁军所以败于晋军,其重要原因之一,在于没能在作战实践中贯彻“要在应变”这一重要指导原则。当时,晋军已经进占魏州。梁军将领刘鄩根据晋军来势猛、兵力多,急于寻机同梁军决战的情况,采取了坚守莘县、伺机破敌的作战方针,并请求梁末帝朱友贞供给其足够军粮,以实现其固守待机、持久制胜的战略计划。

  刘鄩的这一指导方针,在当时贝、沧、邢、洺等州尚在梁军控制的情况下,无疑是较为切实可行的作战实施计划,倘若朱友贞能供应足够粮食支援刘鄩固守莘县、待机击敌,那么,最后夺回魏州并不是不可能的。

  然而,对作战一窍不通的朱友贞不但不采纳刘鄩的正确建议,相反,却讥讽和指责刘鄩请求军粮是意在“疗饥”,而不是待机破敌。他不根据敌情实际,全凭主观瞎指挥,竟在决战条件和时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,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强令刘鄩出战。

  刘鄩迫于圣旨难违的压力,率军自莘县北进至元城,突遭晋军前后夹击,结果七万梁军大部被歼,余众溃散,而刘鄩本人仅率数十骑兵仓皇南逃。显而易见,不从敌情实际出发,没能贯彻因变制敌的指导方针,这正是梁军作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备案号:闽ICP备2021007274号-5